# 引论和服务

# 链路层和局域网

  • 网络层解决了一个网络到另一个网络的路由问题
  • 在一个网络内部是如何由一个节点到达另外一个相邻的节点
    • 链路层点到点的传输层功能

# 网络节点的连接方式

  • 点到点的连接
  • 多点连接
    • 共享型介质
    • 通过网络交换机

# 数据链路层和局域网

  • WAN:网络形式采用点到点链路
    • 带宽大,距离远,带宽延迟积大
    • 如果采用多点连接方式,冲突代价大,协调节点发送代价大
  • 点到点链路的链路层服务实现非常简单,封装和解封装
  • LAN 一般采用多点连接方式
    • 连接节点方便
    • 接到共享型介质上
  • 多点连接方式网络链路层功能实现相当复杂
    • 多点接入:协调各个节点对共享性介质的访问和使用
    • 竞争方式:冲突之后的协调
    • 令牌方式:令牌产生,占有和释放等

# 链路层导论

  • 主机和路由器是节点(网桥和交换机也是)
  • 沿着哦你更新路径,连接相邻节点通信道路的链路(links)
    • 有线网络
    • 无线网路
    • 局域网,共享性链路
  • 第二层协议数据单元帧 frame,封装数据报
  • 数据链路层负责从一个节点通过链路将(帧中的)数据报发送到相邻的物理节点

# 链路层服务

  • 成帧,链路接入
    • 将数据封装在帧中,加上帧头帧尾
    • 如果采用的是共享性介质,信道接入获得信道访问权
    • 在帧头部使用 MAC 地址来标识源 MAC 目的 MAC(不同于 IP)
  • 在(一个网络内)相邻两个节点完成可靠数据传输
    • 在低出错率的链路上(光纤和双绞线电缆)很少使用
    • 在无线路径上经常使用:出错率高
  • 流量控制
    • 使得相邻节点发送和接收方节点得速度匹配
  • 错误检测
    • 差错由信号衰减和噪声引起
    • 接收方检测出得错误:通知发送端进行重传或者丢弃帧
  • 差错纠正
    • 接收端检查和纠正 bit 错误,不通过重传来纠正错误
  • 半双工和全双工
    • 半双工:链路可以双向传输,但一次只有一个方向

# 差错检测和纠正

# 错误检测

  • EDC = 差错检测和纠正位(冗余位)
  • D = 数据由差错检测保护,可以包含头部字段
  • 错误检测不是百分百可靠得
    • 协议会漏检一些错误
    • 更长的 EDC 字段可以得到更好得检测和纠正效果

# 奇偶校验

# Internet 校验和

# 发送方

  • 将报文段看成 16bit 整数
  • 报文段得校验和(和 1 得补码和)
  • 发送方将 checksum 得值放在 UDP 校验和字段

# 接收方

  • 计算接收到得报文段得校验和
  • 检查是否与携带校验和字段值一致

# CRC(循环冗余校验)

image-20221221153138833

# CRC 性能分析

  • 突发错误和突发长度
  • CRC 检测性描述
    • 能检测查出所有的 1bit 的错误
    • 能够检查出所有的双 bits 的错误
    • 能够检查出所有长度
    • 出现长度为 r+1 的突发错误
    • 出现长度大于 r+1 的突发错误

# 多点访问协议

# 多路访问链路和协议

# 点对点

  • 拨号访问 PPP
  • 以太网交换机和主机之间的点对点链路

# 广播

  • 传统的以太网
  • HFC 上行链路
  • 802.11 无线局域网

# 多路访问协议

  • 单个共享的广播型链路
  • 两个或者多个站点同时发送:冲突

# 介质访问控制协议(MAC)

  • 分布式算法 - 决定节点如何使用共享信道
  • 关于共享控制的通信必须借助信道本身传输
    • 没有带外的信道,各节点使用其协调信道使用
    • 用于传输控制信息

# MAC(媒体访问控制)协议

# 信道划分

  • 把信道划分成小片
  • 分配片给每个节点专用

# 随机访问

  • 信道不划分,允许冲突
  • 冲突后恢复

# 一次轮流

  • 节点一次轮流
  • 但是又很多数据传输的节点可以获得较长的信道使用权

# 码分多路访问(CDMA)

  • 所有站点在整个频段上通信进行传输,采用编码原理加以区分
  • 完全无冲突
  • 假定:信号同步很好,线性叠加

# 随机存取协议

  • 当节点有帧要发送时
    • 以信道的贷款的全部发送
    • 没有节点间的预先协调
  • 两个或者多个节点同时传输,会发生冲突
  • 随机存取协议
    • 如何检测冲突
    • 如何从冲突中恢复
  • 随机 MAC 协议
    • 时隙 ALOHA
    • ALOHA
    • CSMA,CSMA/CD,CSMA/CA

# 时隙 ALOHA

# 假设

  • 所有帧是等长的
  • 时间被划分成相等的时隙,每个时隙可以发送一帧
  • 节点只在时隙开始时发送帧
  • 节点在时钟上是同步的
  • 如何两个或者多个节点在同一个时隙传输,所有的站点都能检测到冲突

# 运行

  • 当节点获取新的帧,在下一个时隙传输
  • 传输时没有检测到冲突
    • 节点能够在下一时隙发送新帧
  • 检测时如何检测到冲突,失败
    • 节点在每一个随后的时隙以概率 P 重传帧直到成功

# 图解

image-20221222153054536

# 优点

  • 节点可以以信道带宽全速连续传输
  • 高度分布:仅需要节点之间在时隙上的同步
  • 简单

# 缺点

  • 存在冲突,浪费时隙
  • 即使有帧要发送,仍然有可能存在空闲的时隙
  • 节点检测冲突的时间 < 帧传输的时间
  • 需要时钟上同步

# CSMA(载波侦听多路访问)

# CSMA:在传输前线侦听信道

  • 如果侦听到信道空闲,传送整个帧
  • 如果侦听到信道忙,推迟传送

# CSMA 冲突

  • 冲突仍然可能发生:由传播时延造成:两个节点可能侦听不到正在进行的传输
  • 冲突:整个冲突帧的传输时间都被浪费了,是无效的传输
  • 注意:传播时延决定了冲突的概率

# CSMA/CD(冲突检测)

# 检测原理

  • 载波侦听 CSMA:和在 CSMA 中一样发送前帧听信道
  • 没有传完一个帧就可以在短时间内检测到冲突
  • 冲突发生时则传输终止,减少对信道的浪费
  • 冲突检测 CD 技术,优先局域网中容易实现
    • 检测信号强度,比较传输与接收到的信号是否相同
    • 通过周期的过零点检测

# 以太网 CSMA/CD 算法

  • 适配器获取数据报,创建帧
  • 发送前,侦听信道 CS
    • 闲:开始传送帧
    • 忙:一直等待到闲再发送
  • 发送过程中,冲突检测 CD
    • 没有冲突:成功
    • 检测到冲突:放弃,之后尝试重发
  • 发送方适配器检测到冲突,除放弃外,还发送了一个 Jam 信号,所有听到冲突的适配器也是如此强化冲突,让所有适配器都直到冲突
  • 如果放弃,适配器进入指数退避状态

# CSMA/CA 无线局域网

# WLAN 构成

  • 基站:AP
  • 无线链路
  • 移动主机节点

# 无线局域网中的 MAC:CSMA/CA

  • 冲突:多个站点在同一时刻发送
  • 802.11:CSMA 发送前侦听信道
  • 802.11:没有冲突检测
    • 无法检测冲突:自身信号远远大于其他节点信号
    • 即使能 CD,冲突!= 成功
    • 目标:CSMA/CA
      • 无法 CD:一旦发送一股脑全部发送完毕
      • 为了避免 CD 带来的信道利用率低的问题,事前进行冲突避免

# LANS

# MAC 地址和 ARP

# 32bitIP 地址

  • 网络层地址
  • 前 n-1 跳:用于使数据报到达目的 IP 子网
  • 最后一跳:到达子网中的目标节点

# LAN 地址

  • 用于使帧从一个网卡传递到其物理连接的另一个网卡
  • 48bit MAC 地址固化在适配器的 ROM,优势也通过软件设定
  • 理论上全球任何两个网卡的 MAC 地址都不相同

# 网络地址和 mac 地址分离

# IP 地址和 MAC 地址作用不同

  • IP 地址是分层的
    • 一个子网所有节点网络号一致,路由聚集,减少路由表
    • 需要一个网络中的站点地址网络号一致,如果捆绑需要定制网卡非常麻烦
    • 希望网络层的地址是配置的:IP 地址完成网络到网络的交付
  • mac 地址是一个平面的
    • 网卡在生产时不知道用于哪个网络,因此给网卡一个唯一的标识,用于区分一个网络内部不同的网卡
    • 可以完成一个物理网络内部的节点到节点的数据交付

# 分离好处

  • 网卡坏了,IP 不变,可以捆绑到另外一个网卡的 mac 上
  • 物理网络还可以除 IP 之外支持其他网络层协议,链路协议为任意上层网络协议

# ARP(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)

  • 在 LAN 上的每个 IP 节点都有一个 ARP 表
  • ARP 表中包括一些 LAN 节点 IP/MAC 地址映射

# 以太网

# 分类

# 总线型

  • 所有节点在一个碰撞域内,一次只允许一个节点发送
  • 可靠性差,如果介质破损,界面形成信号的反射,发送节点误认为是冲突,总是冲突

# 星型

  • 连接选择:hub 或者 switch
  • 现在一般是交换机在中心
  • 每个节点和相连的交换机端口使用以太网协议(不会和其他节点的发送产生碰撞)

# 以太帧结构

发送方适配器在以太网帧中封装 IP 数据报

image-20221224162205911

# 前导码

  • 7B 10101010 + 1B 10101011
  • 用来同步接收方和发送方的时钟速率
    • 使得接收方将自己的时钟调整到发送端的时钟
    • 从而可以按照发送端的时钟来接收所发送的帧

# 地址

  • 6 字节源 MAC 地址,目标 MAC 地址
  • 帧目标地址 = 本站 MAC 地址,或是广播地址,接收,否则适配器忽略该帧

# 类型

指出高层协议

# CRC

在接收方进行校验

# 以太网:无连接,不可靠的服务

  • 无连接:帧传输前,发送方和接收方不会握手
  • 不可靠:接收方适配器不发送 ACK 和 NAK 给发送方
  • 以太网的 MAC 协议:采用二进制退避算法的 CSMA/CD 介质访问控制形式
更新于 阅读次数

请我喝[茶]~( ̄▽ ̄)~*

Baozi 微信支付

微信支付

Baozi 支付宝

支付宝

Baozi 微信

微信